Breitling(百年靈)和Oris(豪利時)等主流瑞士品牌正式公開擁抱培育鑽石
瑞士製錶巨頭的沉默革命:我作為資深買手,親眼見證培育鑽石如何征服高端手錶界
在過去十年,作為一名穿梭於歐洲各大奢侈品授權經銷商之間的買手,我親身經歷了市場潮流的每一次細微脈動。從Versace的華服到Hugo Boss的精裁西裝,我以為我已經見證了所有變革。然而,最近一場發生於最傳統、最保守的瑞士製錶業心臟地帶的革命,真正讓我感到震撼。
就在本月,《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證實了我從去年巴塞爾錶展上就察覺到的趨勢:Breitling(百年靈)和Oris(豪利時)等主流瑞士品牌正式公開擁抱培育鑽石。這不是小眾品牌的實驗,而是行業巨頭的方向性宣言。作為Kardias Fashion Group的市場營銷總監和一名長期與鑽石打交道的買手,我想從第一手經驗出發,為您深入剖析這場正在發生的歷史性轉變。
為什麼傳統製錶業終於向培育鑽石敞開大門?
第一手買手見證:從拒絕、懷疑到接納
回想2012年我剛入行時,在日內瓦的展廳裡與一位瑞士製錶品牌高管聊起「人造寶石」,他臉上那種混合著輕蔑和好笑的表情,我至今記憶猶新。當時的行業共識是:唯有來自地球深處、歷經億萬年形成的天然鑽石,才配得上「永恆」的時計。
轉折點發生在過去三到四年。我清晰地記得,在與一些歐洲經銷商的私下交流中,話題開始從「要不要用」轉變為「怎麼用」、「何時用」。驅動力並非來自品牌內部的情懷,而是來自市場終端冰冷而真實的數據和新一代消費者的價值觀。我們集團的採購數據顯示,年輕富裕族群對「可持續性」、「道德採購」和「價值透明化」的要求呈指數級增長。
品牌官方說法與底層邏輯
Breitling的CEO Georges Kern先生對外的說辭是擁抱可持續性與科技。這完全正確,但從買手的角度看,底層邏輯更為複雜:
-
定價策略與市場擴張: 使用培育鑽石可以顯著降低生產一枚滿鑽錶圈腕錶的成本,這使得品牌能夠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觸及更廣泛的年輕專業人士市場,而不損害其利潤率。
-
供應鏈可控性: 與天然鑽石礦源面臨的地緣政治和供應不穩定相比,培育鑽石的供應鏈更穩定、更可預測,這對於品牌的長期生產規劃至關重要。
-
講述新故事: 傳統的「永恆、稀有」故事對千禧世代和Z世代的吸引力正在減弱。而「科技、創新、環保」是一個更具吸引力的新敘事。
實戰比較:培育鑽石手錶 vs. 天然鑽石手錶
作為買手,我的工作不是站隊,而是清晰地分析優劣勢,為採購決策提供依據。以下是我基於第一手市場經驗整理的對比表。
特性 | 培育鑽石 (Lab-Grown Diamond) 手錶 | 天然鑽石 (Mined Diamond) 手錶 |
---|---|---|
物理屬性 | 與天然鑽石完全相同的化學、物理、光學特性。莫氏硬度均為10,同樣永恆。 | 與培育鑽石完全相同的化學、物理、光學特性。 |
外觀與閃耀度 | 完全相同,甚至因可精準控制生長環境,淨度與色澤往往更高。 | 完全相同。價值在於其天然形成的內含物與色澤,視為「大自然的印記」。 |
價格 | 極具優勢。同等鑲鑽規格,腕錶定價通常低20% - 40%。品牌溢價仍存在。 | 非常高昂。價格包含開採成本、稀有性溢價和品牌歷史溢價。 |
價值保值性 | 目前不具備投資保值性。其價值體現在佩戴體驗和品牌工藝上。 | 傳統上更具保值性,尤其來自知名品牌和優質礦源。但變現仍需折價。 |
道德與環保 | 顯著優勢。衝突免費,碳足跡顯著低於開採鑽石。符合現代消費倫理。 | 近年來雖有「金伯利進程」確保衝突免費,但開採對環境的影響仍備受爭議。 |
目標客群 | 年輕一代、科技愛好者、注重可持續發展的專業人士、追求價值和設計的消費者。 | 傳統收藏家、看重稀缺性和傳統價值的資深玩家、作為傳世資產的購買者。 |
Winston的買手備忘錄: 選擇哪一種,並非對錯之別,而是價值觀與消費目的的選擇。如果您追求的是最新的設計、科技的結晶、環保的消費體驗和更高的日常佩戴價值,培育鑽石手錶是絕佳的選擇。如果您視腕錶為傳承的資產和傳統價值的體現,天然鑽石版本仍有其不可動搖的地位。
消費者終極常見問題 (FAQ)
1. 品牌使用培育鑽石,是否意味著手錶的整體品質下降了?
絕對不是。這是一個關鍵的誤解。Breitling和Oris等品牌只是在鑲嵌材料上選擇了來源不同的鑽石。手錶的價值核心在於其機芯、設計、組裝工藝、歷史傳承和品牌價值。這些品牌只是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新的、符合時代價值的材料選擇。手錶的防水性、精度、打磨工澤和整體做工標準依然維持其品牌一貫的嚴格水準。您購買的首先是一隻Breitling,其次才是一隻用了培育鑽石的Breitling。
2. 我如何區分手錶上用的是天然鑽石還是培育鑽石?
肉眼完全無法區分。即使是專業的珠寶師也必須使用專門的儀器進行檢測。所有培育鑽石在出廠時都會在腰部等不起眼的位置用雷射刻上極其微小的編碼及「Lab-Grown」字樣,並記錄在證書中(如IGI或GIA證書)。這是行業標準,旨在保證透明度。負責任的品牌也會在產品描述中明確標註。
3. 培育鑽石會隨著技術發展而變得更便宜,導致我的手錶大幅貶值嗎?
這是一個非常犀利的問題。是的,培育鑽石的原石成本在過去幾年確實在下降。然而,對於一枚高端手錶而言,鑽石本身的材料成本只是其最終售價的一部分。更大的價值來自於品牌的研發、設計、精湛的鑲嵌工藝、營銷和零售體驗。即使鑽石成本下降,這些環節的成本並不會同步降低。因此,一枚高端品牌的手錶不會像一件純商品一樣貶值。它的價值將越來越多地由品牌價值和工藝決定,而非單純由材料成本決定。
4. 這是否意味著未來所有品牌都會使用培育鑽石?
我認為市場將會分化。正如《紐約時報》文章所指,Rolex、Patek Philippe等頂級品牌短期內幾乎不可能轉向。他們的價值核心是「傳統、稀缺、傳承」,與天然鑽石的敘事完美契合。而更多面向未來、定位現代、注重可持續發展的品牌(如Breitling, Oris, TAG Heuer等)將會積極擁抱這一變化。未來市場會提供更豐富的選擇,滿足不同價值觀的消費者。
結語:擁抱選擇的權力
從我第一線的視角來看,Breitling和Oris的舉動是一個強烈的信號,標誌著高端製錶業正變得更加多元和包容。這不是對傳統的背叛,而是對新時代消費者的一種回應。
最終,這給了我們作為消費者前所未有的選擇權。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預算和審美,選擇最能代表「我是誰」的產品。這,無疑是一種進步。
無論您如何選擇,都請務必從信譽良好的品牌或零售商處購買,並要求提供清晰標明鑽石來源的國際認證證書。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培育鑽石技術及其在珠寶中的應用,歡迎探索我們的專題文章。對於結婚戒指的選擇,我們也提供了詳盡的指南。
作者簡介
Winston Wu
現任Kardias Fashion Group Limited市場營銷總監。自2012年起成為資深奢侈品買手,長期與Versace、Moschino、Hugo Boss、Roberto Cavalli等品牌的歐洲授權經銷商合作,擁有超過十年的第一手市場經驗與產品知識。作為業內公認的鑽石專家,他對全球鑽石市場的趨勢與動向有著深刻且獨到的見解。
免責聲明: 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均為作者基於個人專業經驗的分享,僅供資訊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珠寶及腕錶的價值會受市場波動影響,購買請視為消費行為而非投資行為。
文章作者: Winston Wu, Kardias Fashion Group Limited 市場營銷總監
發布日期: 2025年9月10日
更新日期: 2025年9月10日
